4月18日,已入華15年的世界電商巨頭亞馬遜確認將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這意味著亞馬遜的主營業務電商將退出中國市場。在國際市場風光無限的亞馬遜為何會將其主營業務撤出中國市場?亞馬遜作為國際大型企業的這一舉動給我國企業的海外經營又帶來怎樣的啟示?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從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和整個行業增長狀況來看,亞馬遜在中國的主營電商業務已經在其整個業務組合中淪為‘雞肋’,退出中國市場可能是最理性選擇?!北本┑诙鈬Z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副教授羅立彬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到,亞馬遜主營業務電商告退中國市場,一方面,因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中國本土電商競爭力迅速提升使得亞馬遜主營電商業務在中國沒有優勢;另一方面,雖然中國電商用戶絕對增長速度仍然不低,但是規模增長率和銷售額增長率在近幾年都在下降,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的同比增長率在2014年為36.7%,但是到2017年增長率降低為13.2%。
亞馬遜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份額的占有率逐漸縮水,其中國電商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15.4%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0.6%。雖然亞馬遜將關閉其在中國的電商業務,但它的海外購業務、全球開店業務、Kindle、AWS將繼續在華運營。羅立彬表示,隨著亞馬遜主營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降,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也由一個主流電商變成一個“差異化”競爭者,亞馬遜將保留在中國仍然有一定優勢的業務。
“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市場,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開拓國際市場的基礎和能力?!绷_立彬分析,在很多領域中國本土的企業已經開始形成足夠抗衡傳統跨國公司的實力,尤其是在中外發展起點差距相對較小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領域。中國的企業在服務于規模龐大的國內用戶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比在華跨國公司更強的競爭力,最終會自然形成一種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的電商公司成為全球性跨國公司。
“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越來越高,在這樣一個大市場中能夠取勝的中國本土公司就會很自然地具備成為跨國公司的潛力,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地成為跨國企業?!绷_立彬說道。
談及亞馬遜此舉給我國赴海外投資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啟示,以及我國走出去企業該如何有效地開展跨國經營的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跨國公司研究室主任魯桐建議,進入海外市場的中企,要學會靈活地根據當地條件調整經營戰略。市場競爭是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海外企業在某一領域和本土企業競爭存在劣勢時,要及時調整經營戰略,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皝嗰R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對其公司經營戰略進行調整,但調整并不意味著某種失敗。當亞馬遜認識到自身在電商市場方面與本地企業競爭存在一些劣勢時,它及時作出調整退出劣勢方面,保留了其優勢業務在中國,我倒覺得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中國市場電商領域的競爭可能是最激烈的。亞馬遜在與本地企業競爭的過程中,在對當地適應性、與當地消費者互動方面,亞馬遜所做的并不多,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其倉儲物流配置方面,不能很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因此,王海峰提出,企業的經營需要越來越貼近用戶,中企走出去需要有非常強的本地化經營戰略和能力,有效適應當地政治、消費等環境,注重前期的市場開拓,加強和當地社會的互動;同時,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企業也不能盲目擴大布局,要集中精力開拓自身最具優勢和潛力的市場,對當地市場要深入研究,關注核心市場。
“任何跨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時候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與當地企業進行競爭?!绷_立彬建議,中企在國外經營時必須要深入細致的分析和了解東道國的市場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科技等多個方面的環境,才有利于更好的開展國際競爭。